又一“首席”离职!国投证券研究所人才与收入“双减”

独角金融,2025-11-26 20:55:13



作者 |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国投证券研究所,又一次站在了人事变动的聚光灯下。这一次离开的是高善文——那位长期被视为机构“智囊”的首席经济学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公示信息中,已不再有他的名字,意味着长达18年的合作关系彻底结束。

2024年末,一场有关“高善文被开除”的传闻流传后,国投证券迅速出面澄清。从2025年高善文对外露面频率看,要低于往年。

国投资证券研究所“首席”离职并非孤例,今年3月,固收首席尹睿哲就已带团队转身离去。更值得玩味的是,在整个行业“招兵买马”、扩充研究实力的当下,国投证券的分析师团队却反向而行——2024年以来,已有16人离开。是被动的人才流失,还是主动的降本增效?

与研究团队一同“缩水”的,还有分仓佣金收入。自2022年起,这项关键收入连续三年半下滑,到今年上半年仅剩0.42亿元,同比下降近7成

1

“灵魂人物”离职,

此前固收团队集体跳槽

高善文出生于1971年,教育背景堪称顶级,手握北京大学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后更在被誉为“金融黄埔”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拿下博士学位。此后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奖学金资助,赴日本学习和进修,获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公共政策硕士学位,并在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实习。

在攻读博士之前,还曾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办公厅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工作。

2003年7月,高善文进入光大证券(601788.SH)研究所,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开启了其二十余年的券商职业生涯。2007年5月,转至安信证券(2023年12月更名为国投证券),担任的仍是首席经济学家,至今在国投证券任职长达18年之久。

除此之外,高善文还有其他社会兼职,包括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北京大学北京金融校友会理事等。



图源:罐头图库

作为知名经济学家,高善文在业内评选中屡获殊荣,其宏观研判框架被市场公认为影响深远。在“远见杯”宏观经济季度预测误差客观排名中,2006-2009年期间连续4年参与,3次拿到第一名;在《新财富》杂志分析师排行榜中,2004-2011年连续8年参与,5次第一名;在《证券市场周刊》水晶球奖中,2007年至2011年连续5次参与,4次第一。2011年之后退出排名。

深耕宏观研究数十载,先后撰写并出版了《在周期的拐点上》《透视繁荣:资产重估深处的忧虑》《2008年中国A股投资策略》《经济运行的逻辑》等书籍,专业能力毋庸置疑。

这样一位研究老将,突然离开从业18年的团队,让人不免想起去年末的那一场公开言论风波。

2024年12月,在深圳的一场投资者会议上,高善文以及时任东北证券(000686.SZ)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因发表了不当言论,社交媒体账号均被封禁。



随后,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通知,要进一步加强行业机构首席经济学家的自律管理,首席经济学家在一定期限内多次因个人不当言论引发声誉风险事件或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的,公司应从重处理直至解聘。同时还强调,首席经济学家未经公司批准,不得私自参加外部会议、活动,不得擅自对外发表研究观点和评论意见。

由此,市场传出高善文被开除的声音。不过国投证券很快辟谣,称高善文博士仍担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目前流传的有关高善文的流言都是子虚乌有。

高善文此后确实仍在国投证券履职。在2024年12月举行的国投证券2025年度投资策略会上,高善文还新增了“国投产业研究院院长”这一职衔

进入2025年,证券公司研究所人事变更频繁,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核心研究人员跳槽的现象屡见不鲜。

4月,与高善文一起陷入“不当言论”风波的付鹏,因个人身体原因从东北证券离职,此后未加入其他券商,但仍以“宏观经济学家”的头衔公开发表观点。

今年高善文在公开场所亮相的次数并不多,最后一次是在9月8日举行的2025年北京大学全球金融论坛的嘉宾欢迎晚宴上,高善文通过视频为晚宴致辞,不过那一次并未冠以“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的职务名称,使用的是“北大金融校友联合会会长”的头衔。由此再次引发离职猜想,直到如今锤子落地。



图源:罐头图库

除了首席经济学家的离任,今年3月国投证券一首席带领整个团队的跳槽事件震惊证券业。原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尹睿哲转至国金证券(600109.SH),担任的同样是固收首席分析师,这不是一起简单的跳槽事件,因为其同时还将固收团队的其他成员也带走了,包括国投证券原固收联席首席分析师李豫泽、胡依林、毛庆秋、刘冬、李玲、魏雪。

固收团队集体出走,对研究所的冲击不可谓不大。而这并非尹睿哲第一次带团出走,2023年12月其就曾带领老同事李豫泽离开招商证券(600999.SH),加盟国投证券,胡依林、毛庆秋、刘冬等分析师也先后随其跳槽。短短一年三个月之内,尹睿哲带领团队成员完成第二次跳槽。

部分券商将大力发展研究所视为提升整体影响力的捷径,希望通过引入知名团队快速做大规模。在券商并购整合及中小券商挖角的双重作用下,由首席分析师带领整个团队集体“迁徙”的模式变得普遍。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认为,券商研究所知名经济学家、分析师跳槽频繁,主要源于公募佣金新规下行业竞争格局加速重塑,研究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各家机构根据自身业务方向需求调整招揽人员。同时顶尖人才寻求更适配职业规划、更高薪酬、更适合的企业文化等加速了流动。

2

分析师两年减少16人,

分仓佣金收入上半年缩水近7成

近两年,券商研究所分析师人数整体呈现出总量持续增长但内部分化加剧的特点,2024年分析师人数超过5500人,2025年至今已突破6000人,和券商整体从业人员持续减少形成反差。随着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研究所对各领域的研究人才需求不断上升。

廖鹤凯表示,券商研究所持续扩编分析师,主要因公募费率改革推动行业从佣金依赖转向研究能力竞争,券商需通过增强研究实力提升竞争力。更受青睐的是熟悉新兴产业、掌握数据分析技能、能将科技与金融融合、具备ESG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

券商分析师行业“总量创新高”与“收入大幅下滑”并存,标志着行业正从一个追求规模扩张的时代,进入一个优胜劣汰、精耕细作的新阶段。未来,对高质量、差异化研究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而在研究人员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国投证券却反其道而行,近两年分析师人数持续减少,2023年末为82人,2024年末为77人,截至2025年11月26日为66人,不到两年减少16人,降幅近2成。是主动缩减人员、降本增效,还是人才持续流失?



图源:罐头图库

2024年7月1日,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将公募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调整至较为合理的水平,对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由30%调降至15%。

过去的研究服务与交易佣金捆绑,价值衡量模糊。新规要求研究服务单独定价、签约和付费,这使得研究的价值被直接放到台面上衡量,倒逼研究所提升研究质量和客户服务效率。

廖鹤凯称,面对佣金下降,券商正通过提升投研能力,将收入与客户资产增值挂钩,向"买方"服务转型;头部券商深耕机构业务和财富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和国际化布局。中小券商走特色精品路线,构建差异化壁垒,实现收入多元化。

公募基金降佣是当前影响券商行业,特别是其核心机构业务——研究所、经纪业务的一项根本性变革。它不仅仅是降低费用,更是在推动一场深刻的行业洗牌和商业模式重构。公募降佣对券商研究所而言,短期内面临严峻的收入和利润挑战。

根据Wind数据,2024年券商分仓佣金收入整体下降34.74%,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34%。国投证券分仓佣金收入在2021年达到4.48亿元高峰水平之后开始持续下滑,2022年、2023年、2024年降幅分别为17.22%、6.27%、43.74%。2025年上半年只有0.42亿元,同比降幅达到68.63%,也是近五年来首次在上半年跌破1亿元大关,甚至跌破5000万元。

分仓佣金收入下降是行业整体现象,但国投证券下降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佣金收入排名分别为17名、23名、30名,佣金席位占比分别为2.07%、1.78%、0.94%。佣金费率改革则像一次压力测试,检验着每家券商研究所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韧性。

从交易类型来看,上半年股票交易总金额及席位占比下降幅度最大,债券交易席位占比下降幅度较小,基金、回购交易席位占比有所上升。



数据来源:Wind

今年以来,国投证券高层频频更迭,包含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职位在内。7月份,研究业务条线也进行了重要调整。

邵琳琳不再担任研究所所长一职,转任国投产业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总经理;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韩晖同时担任国投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即研究所所长)。

国投证券回应《证券时报》称,这是根据该公司内部经营管理需要,做出的正常的工作调整安排,旨在进一步强化研究团队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效能。公司始终重视人才建设和管理效能提升,未来,将继续秉持专业、创新的理念,为客户和行业提供更高质量的研究服务。

邵琳琳和韩晖均是国投证券老将,韩晖2004年加入中国科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2006年被安信证券收购,韩晖在2007年8月加入安信证券。相较高善文的入职时间,韩晖则晚于其3个月。

韩晖深耕证券市场近三十年,历任国投证券营业部总经理、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等职。

国投证券研究所正面临着内外部双重考验。一方面,灵魂人物离场、核心骨干出走、分析师数量减少,研究能力的核心载体——研究人才正面临流失风险;另一方面,行业降佣背景下,研究服务的价值被重新定价,分仓佣金收入呈现“量价齐跌”的态势。

在新任所长韩晖的带领下,研究所能否稳定军心,重塑研究能力,并兑现为分仓佣金份额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