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华与华这是和西贝有仇吗?

老白读书,2025-11-26 20:04:42


作者: 李 老 白

首发:老白读书

01/

当李有田家破人亡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后悔当初听儿子的撺掇。

看过《狂飙》的观众都知道,李有田是莽村的村长。

当初高盛集团想在莽村建个项目,哪知村长李有田坐地起价,选择硬刚,留下了一个经典的饭局名场面。

饭局上李有田的儿子李宏伟率先发难,吼着说要让高启强“知道莽村的‘莽’字是怎么来的”。


局面剑拔弩张之际,先是高盛集团的人把饭桌围了一圈,然后早有准备的李宏伟一声令下,莽村的“莽汉”将饭桌围了更大一圈。

气势上,咱一点不输人家大集团呢!

可惜气势本身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谁更狠。

高启强让人传话给老默“要吃鱼了”,后者一出马,就将莽村一锅端了。


李有田的失误,是误判了局势,以为自己主场就是优势;

李宏伟的失误,则是根本没搞清楚游戏的规则,拼命给老爹打气让他“就是干”,结果害死老爹,自己也没个好下场。

往根本里说,两边的争斗都不在同一个维度。

李家父子以为比的是打架斗殴,高启强则根本不屑于打架,要么不出手,出手就要命。

而李家父子恰恰是在高启强所擅长的领域里“蹦迪”,怎能不输?

此为引子。


02/

罗永浩西贝

两个月前西贝的瓜我没赶上,当时账号断流停更了,直到现在都觉得颇为可惜。

这个素材写起来多有趣!

当时罗永浩也就是常规吐槽了那么几句,就引发西贝贾老板的“一轮操作猛如虎


危机公关的第一要务是给舆论降温。

最简单的做法是认错。

不要认为自己没错、委屈,被人挑出毛病了本身就是错,所谓反求诸己,都做到大型企业创始人了,这点境界不能没有。

高阶一点的是借用第三方的力量。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公关部门逢年过节跟政府、媒体部门,以及平台维护好关系为的是啥,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不管啥手段,这时候都可以往上招呼,为的就是快速降温。

互联网的特点就是热点特别多、特别密,稍微坚持一下,网友们的注意力就转移到别的热点上去了。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汪峰。

他身上一个特别有名的梗叫“汪峰上头条”。

传说汪峰每次发新歌,或者有什么事情要宣布的时候,就总有个更大的事件发生,比他更劲爆更具话题。

于是,每次热搜都成别人的了。

我们不妨把这个叫做“汪峰效应”。

在危机公关中,企业就特别希望“汪峰效应”发生在自己身上,赶紧发生个什么大事,吸引网友们的注意力。

而最倒霉的,就是单独触发舆论事件的了。


但那个时候西北贾老板的反应就好奇怪。

别人找记者,是为了帮忙降热度、转移注意力;他找记者,直接邀请别人去后厨。

他是不是太自信了?

企业的业务千头万绪,哪个企业能保证就没有一点龌龊事?

哪个企业敢啥都给别人看?

于是事情后来的发展就完全在意料之中了。

不,应该说是意料之外,因为你能想到他差,但你想不到他居然那么差。

老罗说他是自己往自己身上插刀子,还给对手递刀子,那是一点不错。


03/

华与华的馊主意

后来罗永浩说这些馊主意都是华与华出的。

老实说,我对华杉的印象还是不错的,那本《华杉讲孙子兵法》我拜读过,不说多发人深省吧,起码是及格的。

他把历史上好几个人的注解都一并讲出来,我就给他点赞。

但在金主深陷舆论危机时,还拱火让他硬刚,这做法就跟《狂飙》里的李宏伟没什么两样了。

华与华的专业是企业品牌的打造,不是危机公关。

等于他们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给金主提出自以为有用的意见,最后坑了金主也不自知。

互联网舆论这个领域,明显是罗永浩更擅长,搞这个对他来说可谓是如鱼得水。

老罗是吃流量饭的,但西北和华与华都不是。

也就是说,双方在舆论场上的每一次亮剑,对于前者来说都是盈利,对后者则都是成本。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04/

搬好小板凳等吃瓜

西贝事件早就冷了下来。

如今西贝的餐厅,虽说客流量大不如前,至少活下来了。

继续耐心经营,持续改进,还是可能重新赢得顾客的。

但就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华与华又出昏招拱火。

作为看客我是真看不懂。

不明就里的人,怕是会以为华与华是老罗请来,专搞西贝的吧?

老罗要求华与华在18点前公开道歉。

现在过了18点,我们没有看到道歉。

这下有戏看了。

全文完,欢迎 在留言区写下您的看法 ,谢谢阅读!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