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民生两保荐代表人遭深交所追责,贝特电子IPO失败之谜将揭?

叩叩财讯,2025-11-06 01:40:03



导读:虽然在最初的回复中,贝特电子悉数回应了监管层的质疑,并坚决否认存在拼凑上市的动机,但在贝特电子于2024年8月终止IPO审核后,外界还是将其上市受阻的根本原因归咎于“拼凑上市”的解释未能得到监管层的认可。如今,随着张腾夫、王建玮二人被罚,当年贝特电子IPO的铩羽之因,似乎除了“拼凑上市”的争议之外,也多了另一种可能。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姚 毅@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在来自于国联民生的一资深保荐代表人——金亚平因违规炒股在一个多月前刚遭证监会严惩罚没超千万而引发业内热议后(详见叩叩财经相关报道《民生证券一资深保代违规炒股遭证监会严惩罚没超千万元!入行十七余年,违规行为贯穿从业始终,还曾因IPO持续督导未勤勉尽责被通报批评》),日前,又有两名来自于国联民生的保荐代表人因投行项目执业的履职违规问题,被监管层追责。

据叩叩财经获悉,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10月下旬,深交所悄然对两名注册保荐代表人——张腾夫、王建玮予以自律处罚的追责。

张腾夫、王建玮二人和金亚平一样皆来自于国联民生。

这也是自2025年9月23日,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正式整合投行业务并总体迁移至国联民生后,深交所对合并后的国联民生有关投行从业人员因对上市发行项目的保荐不力而做出的首例惩处。

目前,深交所尚未正式公布上述两名保荐代表人因何被罚的具体细节。

“张腾夫、王建玮被深交所处以自律监管措施,或与东莞市贝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贝特电子’)IPO有关”,有接近于监管层的投行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

公开信息显示,贝特电子主要从事电力电子保护元件及相关配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主要产品有电力熔断器、电子熔断器、自恢复保险丝、一次性热熔断体及可复位温控器等。

2023年6月27日,在彼时还尚未与国联证券合并的民生证券保荐之下,贝特电子向深交所递交了创业板IPO申请并获得受理。

最初的上市审核也一切如常。

在2024年1月22日顺利完成了深交所的首轮问询回复后,2024年2月2日,深交所又对贝特电子发去了第二轮上市审核问询函。

但足足耗时半年多时间,贝特电子不仅未能顺利完成深交所的这第二轮上市审核问询,更是直接以一纸终止IPO审核的决定为自己这耗时一年有余的上市之旅画下了一个遗憾的句号。

对于彼时贝特电子IPO的铩羽,外界自然也众说纷纭,其中不乏诸多揣测。

毕竟,从贝特电子的财务数据上看,其还是具备足够冲刺创业板上市的实力。

据贝特电子向深交所递交的有关上市申请材料显示,在其IPO报告期的2021年至2023年中,其营业收入分别为4.49亿、5.61亿和6.27亿,三年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8.19%。而在此期间,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048.34万元、6721.57万元和8279.17 万元,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了64.80%。

即便2024年以来在IPO“强监管”的政策下,沪深交易所相继抬高上市的门槛,按照2024年4月底,深交所新修订的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要求,申报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需满足的标准之一从“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 万元”修订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 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但贝特电子表面上看也是完全满足相关上市条件的。

不过在贝特电子该次IPO的审核过程中,有关其“拼凑上市”的质疑一直伴随其始终。

原来,在2022年时,贝特电子的扣非净利润同比出现超过120%的惊人增长背后,则是和其在IPO前的一桩资产并购案有关。

2021年9月,贝特电子以5.50元/股的价格发行946万股,用于置换相关人员所持有的东莞市博钺电子有限公司(下称“东莞博钺”)合计41.625%股权,上述股权置换后,贝特电子合计持有东莞博钺51.12%股权,将其成功控股并表。

仅2022年,东莞博钺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就分别为1.70亿元、4318.15万元,占贝特电子同期营收和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30%和47.85%。

对于上述并购行径,深交所也在上市审核问询中要求“贝特电子说明是否存在股权代持,主营业务变化及切入新能源领域的过程”,并解释“选择2021年9月收购股权的原因,是否存在共同开发客户、共用供应商或销售渠道的情形,收购东莞博钺股权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价格是否公允“,同时还质疑“东莞博钺被收购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可持续,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否存在拼凑上市的情形”。

虽然在最初的回复中,贝特电子悉数回应了上述监管层的质疑,并坚决否认存在拼凑上市的动机,但在贝特电子于2024年8月终止IPO审核后,外界还是将其上市受阻的根本原因归咎于“拼凑上市”的解释未能得到监管层的认可。

如今,随着张腾夫、王建玮二人被罚,当年贝特电子IPO的铩羽之因,似乎除了“拼凑上市”的争议之外,也多了另一种可能。

为贝特电子此次创业板IPO保驾护航的签字保荐代表人正是张腾夫、王建玮。

“从身为项目保荐代表人张腾夫、王建玮二人被追责的结果上看,贝特电子在此前IPO的过程中很可能还涉及到信息披露上的一些违规。”上述投行人士认为。

1)IPO失利后,曲线上市再告败!



贝特电子IPO的告败,到底与其“拼凑上市”的质疑有无关联,或许在深交所正式公布张腾夫、王建玮二人违规细节之前,难有定论,但贝特电子彼时向监管层提交的相关解释,应是未能让其最终洗脱有关嫌疑的。

在2024年初,贝特电子回复深交所有关其是否存在收购东莞博钺是为拼凑上市时,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否认了“拼凑上市”的认定。

贝特电子称,从主观方面,其早在2016年7月8日,就因看好并认可东莞博钺行业未来发展及技术积累,已通过增资的方式成为东莞博钺的股东,持有其 10.00%的股权。而双方在增资入股沟通过程中已就后续收购东莞博钺控股权达成一致意向并签署协议。

贝特电子也继续补充称,对东莞博钺的收购具有商业考量而非单纯以IPO为目的。

从客观方面,贝特电子对“拼凑上市”的说法给出最有力的反击证据则是,“剔除东莞博钺后贝特电子的“财务数据仍符合发行、上市等条件”。

据叩叩财经获悉,恰恰就是这一曾被贝特电子认为最有力的“证据”,最后或却成为了压垮其IPO的稻草之一。

据贝特电子在2024年初向深交所的审核回复称,剔除东莞博钺后,贝特电子在2020年至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2780.46万元、 2565.11 万元和 4707.02 万元;营业收入分别为3.13亿、4.02亿元和3.91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达到 3 亿元。

按照彼时创业板IPO的申报条件,贝特电子选择的上市标准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

这么看,在剔除东莞博钺带来的有关利润之后,贝特电子的确也是满足创业板的上市“门槛”的。

但在2024年4月,随着深交所对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修订,贝特电子之前选择的创业板上市标准则从“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提升至“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

这一门槛的大幅提升,就直接让此前贝特电子反驳“拼凑上市”的最有力证明反而成为了“把柄”。

据贝特电子披露,在2023年中,东莞博钺的营业收入约为1.82亿,净利润为4488.05万元。

以贝特电子持有东莞博钺51.12%的股权测算,在2023年中,东莞博钺对贝特电子的净利润贡献将超过2294.29万元。

贝特电子在2023年中的扣非净利润为8279.17万。

也即是说,按照2024年4月之后创业板实施的新的上市标准,贝特电子在剔除收购而来的东莞博钺带来的利润影响外,其“最近一年净利润”很可能将低于6000万元,从而很大可能将不再符合创业板的上市基本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A股市场受阻,终止IPO之后的贝特电子却意外地成为了并购市场的香饽饽。

2025年3月13日,在贝特电子IPO仅仅终止半年多时间后,已在创业板上市的扬杰科技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贝特电子控制权。

在此后近四个月的推进过程中,尽管历经多轮沟通,但是交易各方仍未达成一致。于是在2025年7月3日,扬杰科技发布公告,在宣布终止原定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贝特电子的事项,转而推进纯现金收购计划,拟继续磋商收购贝特电子。

两个月后的2025年9月11日晚间,扬杰科技发布了一份令业内愕然的收购计划——公司拟支付现金购买贝特电子100%股权,交易价格高达22.18亿元。

这是一个超过市场预期的收购价格。

因为这一价格的估值已经远超贝特电子在一年前刚被叫停的IPO。

据贝特电子此前创业板的IPO计划显示,其欲发行不超过3253.3334万股以募集5.5亿资金,按照这一上市发行计划,贝特电子在上市前原股东持有的9760万股的总估值则在16.5亿。

显然,如果贝特电子的股东最终按照扬杰科技给出的价格转让相关股权,其不仅可以直接套现离场,还可能获得比IPO上市更高更为稳定的收益。

但最终,贝特电子竟还是“婉拒”了扬杰科技的收购。

2025年10月23日,扬杰科技称收到贝特电子主要股东联合签署的《关于终止转让本人持有的东莞市贝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通知书》,通知书中明确,在交易推进过程中,双方在业务类型、管理方式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对于贝特电子的未来经营理念和管理思路也产生了较多分歧。基于上述情况贝特电子相关股东经慎重考虑后,决定终止向扬杰科技转让其持有的全部贝特电子股份,并希望扬杰科技同意友好终止《关于东莞市贝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协议》的履行,且不向其及协议其他方追究违约责任。

“扬杰科技收购贝特电子一案失败的背后是否也因牵扯到其前次IPO的有关遗留问题,目前还未有可知,但在此时意外终止,不得不让人与之产生联想。”上述投行人士坦言,“因为深交所对张腾夫、王建玮二人的追责则正好就在次日的2025年10月24日落地的”。

2)国联民生保荐代表人接连受罚



作为曾为贝特电子IPO保驾护航的保荐代表人,张腾夫、王建玮应算是国联民生中中生代从业人员的代表人物。

二人皆是在民生证券中开启自己的券商从业生涯并一步一步成长至今的。

虽然张腾夫、王建玮二人成为保荐代表人的执业年限皆不算长,但在保荐贝特电子之前,都已经有成功护送企业上市的案例在前。

据叩叩财经获悉,张腾夫于2021年前后才注册成为保荐代表人,但在2025年6月,其担任保荐代表人的深圳市优优绿能股份有限公司就已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王建玮的从业经历较张腾夫稍丰富,其在2016年入职民生证券后,于2019年注册成为保荐代表人。

2021年5月挂牌上市完成IPO的广州三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王建玮的手笔。

在张腾夫、王建玮二人被深交所追责后,近半个月来,就已有4名曾来自国联民生的保荐代表人遭到监管层的处罚了。

2025年10月21日,浙江证监局官网公示《关于对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任绍忠、钟德颂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该决定书显示,民生证券作为维康药业IPO持续督导机构,在持续督导过程中,存在两项违规行为。

其一,未充分关注在建工程延期异常情况,核查程序不充分。

其二,在出具维康药业2023年度持续督导文件过程中,核查结论不够谨慎,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民生证券旗下两名保荐代表人任绍忠、钟德颂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据此,浙江证监局决定对民生证券、任绍忠、钟德颂出具警示函。

除了上述四人因投行执业能力的履职尽责问题遭到监管层问责外,在一个多月前,民生证券还爆出了一资深保荐代表人违规炒股遭罚的“丑闻”。

2025年9月26日晚间,证监会在其官网一口气发布了四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开宣布对四名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的行为进行严惩。

自然人金亚平便是其中一份行政处罚的当事人。

据相关处罚决定书称,此前,证监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对金亚平作为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如今,相关案件经过调查和申辩,已办理终结。

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结合违法行为跨越新旧《证券法》适用的特别情形,依据《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证监会决定:“没收金亚平违法所得500.495419万元,并处以500.495419万元的罚款”,共计罚没1000余万元。

虽然金亚平并不是当日因“违规买卖股票”受罚的四名证券从业人员中违规情形最严重,遭到处罚力度最大者,一名名为展翔的证券公司从业人员,不仅因此被罚没资金高达1.59亿元,还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但金亚平却是四人中,违规买卖股票时间最长,且身份较为特殊的一员。

证监会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并未披露金亚平等人的具体身份信息,仅称其为证券公司从业人员。

据叩叩财经获悉,这名因违规炒股被罚没千万的券商从业人员金亚平,实则正是民生证券此前最为资深的保荐代表人之一,也是上述违规的四人中,唯一一名目前仍在券商任职的从业人员。

作为一名保荐代表人,金亚平在业内也并非寂寂无名之辈。

据一名接近于民生证券的知情人士透露,金亚平毕业于南京大学,早在2008年6月就进入了民生证券开始从事一般证券业务,到如今,其在民生证券已履职长达17年之久,成为了目前民生证券投行部门的元老级人物,而早在2010年5月,金亚平的保荐代表人资格就正式被证监会核准。

证监会称,金亚平身为证券公司从业人员,其从2008年3月至2024年10月,使用他人证券账户违规持有、买卖多只股票。

金亚平最初于2008年2月底进入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城资管”)开始其证券从业经历的。

不过在长城资管仅仅工作不到两个月,金亚平便顺利进入了民生证券。

也即是说,从当年金亚平刚进入到证券行业,其便一直持续利用他人账户“违规炒股”,几乎贯穿了其整个券商的从业过程。

早在200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其第四十三条就明确规定:“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从业人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员,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任何人在成为前款所列人员时,其原已持有的股票,必须依法转让”。

不过据叩叩财经获悉,目前,在金亚平被证监会以违规炒股一案严惩后不久,虽尚未从国联民生离职,但其保荐代表人的注册资格也已被取消,其执业登记类别已变更为了“一般证券业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