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资金下半年加速净买入港股资产,港股通互联网ETF、香港证券ETF、港股通非银ETF强势吸金

格隆汇,2025-11-27 11:29:43

南向资金火力全开,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1.38万亿港元,为历年之最。在南向资金推动下,港股资产估值迎来修复,恒生指数年内涨幅接近30%,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5%。

ETF资金流向能印证资金对港股的积极买入态度,今年下半年港股震荡后,ETF资金越跌越买,加速净买入港股资产。

今年下半年以来,港股通互联网ETF资金净流入额超350亿元;香港证券ETF、港股通非银ETF资金净流入额超200亿元;恒生科技指数ETF、恒生科技ETF、港股通创新药ETF、恒生科技ETF易方达、港股通科技30ETF、恒生互联网ETF、恒生科技ETF、港股创新药ETF资金净流入额超百亿元;港股科技50ETF、港股通互联网ETF、恒生科技ETF天弘、恒生科技ETF龙头、港股互联网ETF、港股创新药ETF、港股通科技ETF资金净流入额超50亿元;港股科技30ETF、港股红利指数ETF、恒生创新药ETF、港股通科技30ETF、恒生红利低波ETF、港股科技ETF资金净流入额超35亿元。

国泰海通证券指出,10月以来,港股步入震荡调整。港股资产较A股有独特性优势,且与当下AI、新消费、创新药等产业趋势更加匹配。10月初港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均创下年内新高。随后港股逐渐步入调整。港股休整背后,一方面是美元流动性偏紧和美联储降息预期回落;另一方面,港股前期涨幅较为明显,且AI泡沫担忧有所升温。

中期维度看,增量资金流入+优质资产汇聚的港股牛市行情有望延续。若后续压制港股的短期因素解除,中期维度看港股增量资金明确,且汇聚了优质的中国稀缺性资产,有望继续支撑本轮牛市行情。港股资产具备稀缺性。我国AI引领的新一轮向上周期持续深化演绎,由此可见更顺应当前产业发展趋势的AI应用等港股稀缺性资产或更具优势。展望未来,在公募、险资等机构力量推动下年内南向资金或仍有增量空间,有望推动港股行情继续向上。结构上,AI驱动下港股科技仍是行情主线。此外,港股红利受益于政策强化分红+低利率,港股新消费、创新药资产较A股同样稀缺,下半年或也值得关注。

招商证券认为,美股“AI泡沫论”对中国资产(尤其是科技板块)存在错杀。从实质需求和利润兑现角度看,我们认为AI产业并无系统性泡沫,问题仅集中在部分AI概念股的投机。中美AI公司存在明显差异,中港AI企业以“效率革命”为主,聚焦小模型、大应用,投入规模和资本开支远低于美企。美国AI巨头则陷入“算力军备竞赛”,资本负担沉重。港股科技股估值约为纳斯达克的一半,性价比显著。在风格层面,价值阶段性跑赢成长不代表风格逆转。震荡环境下价值板块具备防御特性,但长期仍看成长主线。通过“哑铃型配置”策略:增配高股息和困境反转资产,通过夯实底仓来灵活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综上,由于港股调整幅度较大,估值优势仍在,预计反弹幅度也会大于A股。而恒生科技指数先行调整,且主线逻辑仍在,因此有可能会早于A股和恒指恢复到震荡上行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