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设施与资本三重驱动下,谁在借力7.6亿元基金抢占低空赛道?
华夏时报,2025-11-26 22:11:23
![]()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梦然 见习记者 黄海婷 深圳摄影报道
近日,深圳市亿航东方低空经济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成立,出资额达7.6亿元人民币,构建起深圳市与龙华区两级引导基金、产业龙头亿航智能与专业创投机构创东方“三方联动”的资本格局。
《华夏时报》记者发现,这一动作,恰逢《深圳市低空航空器起降设施布局规划(2026—2035年)》发布的关键时点,不仅标志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进入系统性布局阶段,更揭示了深圳意图通过资本纽带,将政策雄心转化为产业实景的战略路径。
与此同时,深圳将低空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极,在这场低空变革中扮演着先行先试的重要角色。从产业基金的投资导向,到起降设施的规划建设,一场围绕“天空场景”的产业生态竞赛已悄然开启。
在这样的节点上,谁正在借力这只基金加速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深圳如何织就低空天路?
随着《深圳市低空航空器起降设施布局规划(2026—2035年)》的发布,深圳在全国率先将低空基础设施从蓝图推向施工图。规划所构建的“1个通航机场+1个空铁联运站+N个公共服务起降点+X个企业商用起降设施”立体网络,旨在解决低空飞行“最后一公里”的起降瓶颈,为规模化运营奠定物理基础。
设施的先行,为产业集聚提供了先决条件。在此布局中,龙华区凭借其作为深圳“几何中心”的区位与北部开阔的空域优势,正从产业大区向低空经济先导区加速迈进。龙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该区不仅拥有“专为低空飞行器测试用的三维多物理场耦合风洞”等稀缺研发设施,更已培育和集聚了445家产业链企业,覆盖从“制造、飞行、保障到综合服务”的所有环节。
正是基于此基础,龙华区的产业愿景更为宏大,“我们致力于构建‘整机引领、链条完备、软硬结合、服务赋能’的产业生态。”上述负责人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这一构想具体表现为:以美团、哈瓦国际等整机企业为龙头,向上吸引高能量密度电池、飞控系统、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向下延伸至运营管理、维修保养、文旅应用等下游服务商,形成具有强大内聚力的产业集群。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低空经济的崛起恰逢时尚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深水区。正如可持续航空材料正在被奢侈品行业关注,eVTOL飞行器的外观设计渐成品牌标识一部分,低空飞行器不再仅是交通工具,更可能成为城市空域中的“移动时尚符号”。这种技术与美学的交融,预示着低空经济将不只改变出行方式,还可能重塑未来城市的视觉文化与消费审美。
技术创新如何驱动产业与社会变革?
如果说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的“骨架”,那么技术与资本则是其奔腾的“血液”。
7.6亿元基金的设立,体现了各方对低空经济技术创新价值的认可。作为基金管理方,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是基于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度研判,“低空经济作为‘继新能源车之后又一万亿级赛道’,正处于爆发前夕。”创东方相关负责人在其投资策略中明确表示。
基金的投资方向折射出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而作为政府资本的代表,龙华区引导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阐明了其核心诉求:将通过产业基金、股权直投,联动子基金、市场化投资机构、银行等伙伴,“招引优质低空经济企业落户龙华,为龙华低空产业链补强提供动能”。这7.6亿元资金,如同一个精准的产业杠杆,旨在撬动更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并重点投向“技术壁垒高、价值量大的上游核心零部件和中游整机制造领域”。
资本的精准滴灌,正催化着技术的“软硬融合”。在突破电池、电机、复合材料等“硬科技”的同时,龙华区正将目光投向无形的“软”实力。
“我们将重点推进调度算法、空域管理软件、仿真模拟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上述龙华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指出,目标是“建立无人机自主能力演进体系,打造低空数字孪生系统”,并深度集成人工智能,赋能无人机实现更高阶的自主智能。
技术的演进离不开应用场景的牵引。而基金的合伙人之一——亿航智能,作为全球首个获得“四证合一”的eVTOL企业,其角色远不止于出资方。它更像一个产业锚点,能为基金所投的创新企业提供至关重要的技术验证、场景对接与产业链协同。这种“产业龙头+基金”的模式,极大地缩短了从技术研发到商业成功的路径,构成了深圳在低空经济竞争中独特的“技术—资本—市场”闭环优势。
如何重构消费生态与产业边界?
当技术不断突破,设施日益完善,低空经济的影响必将超越工业和交通范畴,深度融入消费领域,重塑城市生活美学。上述龙华区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展望,未来3至5年,将通过“资金赋能产业、产业服务民生”的路径,在即时配送、医疗应急、空中交通等核心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让市民生活迎来“低空看得见、服务摸得着”的真切改变。
这一转变背后是消费逻辑的深刻变革。低空经济正悄然成为时尚与消费的新策源地。正如新能源汽车重新定义了汽车设计与生活方式,低空飞行器也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移动的“时尚单品”。其流线型的外观、创新的涂装、可定制的光效,以及与人交互的界面,都为设计师和品牌提供了全新的画布。从无人机编队表演构成的空中动态艺术,到eVTOL与高端品牌联名推出的限量版飞行器,再到低空观光所带来的独一无二的“上帝视角”体验,“低空+时尚”的化学反应正在生成一个全新的“空中秀场”。
时尚产业的介入反过来加速了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进程。这一趋势已得到地方政府的敏锐捕捉与积极引导。“我们正积极推动低空文旅应用场景建设,鼓励创意消费与低空融合。”上述负责人表示。该区通过发布“揭榜挂帅”清单等方式,开放了包括文旅在内的多元场景。这预示着,低空飞行器未来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承载文化表达、时尚潮流和个性化消费的移动空间,从而催生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空中时尚经济”生态。
如何影响区域产业生态与城市生活?
进一步看,低空经济的发展正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随着应用的深入,低空技术开始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华夏时报》记者走访了解到,龙华区通过政务飞行服务平台,已接入“‘百千万工程’无人机资源调度、重大工程片区监测、平安校园等场景的相关飞行数据”,这一创新实践展示了低空技术在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方面的潜力。
此外,低空经济的发展还催生了新的就业机会和人才培养需求。从飞行器研发制造到运营维护,从空中交通管理到应用场景开发,产业链的延伸创造了多元化的就业岗位。龙华区作为低空经济先导区,正在通过“支持低空经济企业落户、支持低空经济企业扩大规模”等政策,培育完整的产业人才生态。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低空经济正在改变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知和利用方式。低空物流配送、空中观光、城市空中交通等新业态的出现,不仅提升了城市运行效率,也为市民提供了全新的生活体验。这种空间利用模式的变革,将逐步重塑城市的功能布局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
从“设施先行”到“生态成型”,深圳的低空雄心如何落地为实?7.6亿元基金的设立,与宏大的起降设施规划相呼应,清晰地传递出深圳发展低空经济的系统方法论:以顶层设计引导设施建设,以政府资本撬动社会力量,以场景开放催化技术迭代,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
《华夏时报》记者获悉,在这个生态中,龙华区正凭借其产业基础、空域优势和精准政策,致力于成为关键的先行区。从夯实“整机引领、链条完备”的制造根基,到培育“软硬结合、服务赋能”的产业气质,再到前瞻性地布局消费新浪潮,一幅更为立体的低空经济全景图正在深圳徐徐展开。
值得深思的是,低空经济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和产业层面,正在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当资本、技术与场景在此深度融合,低空经济将真正从政策文件跃入市民生活,从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蜕变为重塑未来城市形态与生活方式的强大引擎。这个过程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关乎我们如何重新构想和建设未来的智慧城市。
而7.6亿基金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深圳低空经济领域的多方角逐与战略协同。政府引导基金谋求产业生态,龙头企业布局技术同盟,专业机构捕捉创新价值。在政策、设施与资本的三重驱动下,低空赛道已不再是遥远的未来图景,而是一场正在发生的、围绕技术标准、场景入口与商业模式的全方位竞争。谁能真正借力起飞,不仅取决于资金的规模,更取决于整合资源、落地场景与创造价值的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