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科创创业机器人ETF集体上报,硬科技投资矩阵再扩容
南方都市报,2025-11-26 20:08:04
![]()
中国证监会官网最新信息显示,11月24日以来,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等7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了科创创业机器人ETF,这是国内首批聚焦科创板与创业板机器人主题的指数基金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申报紧承11月21日首批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科创板芯片ETF等16只硬科技产品获批的热潮。随后11月24日,4只上证科创板芯片设计主题ETF、3只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再度扎堆申报。一系列产品密集落地,正持续引导资金向芯片、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硬科技核心领域集聚,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的共振效应下,科创创业板块有望迎来更多增量资金。
聚焦双创属性,精准锚定机器人核心资产
中国证监会官网消息显示,近日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国联安基金集体上报首批科创创业机器人ETF。
据了解,此次7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的科创创业机器人ETF,均以“中证科创创业机器人指数”为跟踪标的。据中证指数网站介绍,该指数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40只能够为机器人智能化提供感知、规划决策和运动控制与执行功能所需的软件和硬件产品,以及应用场景类产品的上市公司作为指数样本。
与现有机器人主题ETF不同,中证科创创业机器人指数更强调“硬科技”属性,成分股集中于半导体、人工智能算法、精密制造等前沿领域,反映智能机器人主题在科创板与创业板的整体表现。其最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中控技术、汇川技术、机器人、绿的谐波、奥比中光、东土科技、双林股份、拓斯达、中科创达、全志科技。
央地协同发力,硬科技赛道迎长期资金活水
此次科创创业机器人ETF的集中上报,与近期多只硬科技主题ETF获批形成鲜明的政策呼应。11月21日,证监会已批复首批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及多只科创板芯片类ETF;11月24日,4只上证科创板芯片设计主题ETF、3只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再度申报。这些产品均紧密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工智能+”行动等战略方向,旨在引导资金流向芯片、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硬科技核心领域。
政策层面,“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要求“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工信部近期更是将机器人列为“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地方层面,珠海市修订集成电路政策,对EDA工具研发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贴;福建省对人工智能优质产品给予50万元奖励,形成中央引领、地方配套的协同支持格局。
技术突破+商业化提速,赛道迎发展窗口期
产业端的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加速,成为机器人赛道的重要催化。国际层面,特斯拉计划2026年初推出Optimus-3量产机型,目标年产百万台,将进一步打开行业增长空间。国内企业同样表现亮眼,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实现灵巧手、开源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突破,京东更是宣布投入超百亿元推动智能机器人场景落地。西南证券研报指出,2026年有望成为国产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与此同时,AI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为机器人产业注入强劲动力。华夏基金表示,当前AI应用Token处理量较去年增长5-10倍,算力需求持续爆发,而机器人作为AI技术的重要载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AI算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机器人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在更多领域落地,产业成长潜力持续释放。
机构看好:多维利好共振,硬科技成长逻辑稳固
参与申报的基金公司普遍看好硬科技产业的长期发展机遇。华泰柏瑞基金分析称,2025年10月以来,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格局,科技成长板块内部分化加剧。经历前期估值修复后,科技板块继续上行的空间受到一定制约,同时“AI泡沫说”在A股市场构成映射,市场开始愈发关注AI业务的盈利兑现能力。
“但从基本面来看,科技成长板块仍展现出较强韧性。”华泰柏瑞基金表示,2025年三季报后,科创企业修复趋势较为明显,量价指标均有所改善,反映出科技成长风格可能仍具备较强的基本面支撑。对比历史上“互联网+”的发展路径,人工智能在传统行业的渗透仍处于早期阶段。随着AI算力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AI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中长期坚守具备真实业绩支撑的优质成长领域仍是重要策略。
华夏基金进一步指出,机器人产业已形成“政策有力度、技术有突破、估值有空间”的黄金三角。随着特斯拉Optimus量产细节的公布临近,以及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机器人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