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仅收17亿票房,国庆档为何“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娱乐独角兽,2025-10-07 22:58:24
作者| 李寻欢
编辑| 赤木瓶子
截至10月7日下午,有10部新片上映的国庆档总票房只有16.78亿,仅比2016年稍好一些。其中,档期内破亿的新片有4部,但过5亿的影片一部都没,映前被看好的《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浴血和平》(下称《志愿军3》)等影片在上映后均不及预期。
表现最好的《志愿军3》,目前票房为4.46亿,预计总票房则从最初的9亿左右跌到了如今的6亿左右。《刺杀小说家2》预计总票房不足5亿,对比自身制片和宣发成本来算,赔本赚吆喝已成板上钉钉之势,这也是继《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胜券在握》后,邓超作为男一号再一次票房失利。
按照往年惯例,国庆档这样的大档期只会是新片的天下,但今年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状况:档期亚军是上映了半月有余的《731》。更恐怖的是,《731》连上座率都名列前茅,场均人次更是高达16.8,位居国庆档第一。
放眼周遭“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既彰显出四五线城市观众的重要性,也从侧面表现出观众面对这份国庆档片单是“真没招了”“没一部想看的”。
5亿影片难寻,国庆档一败涂地
娱乐独角兽在映前分析时曾提出,今年国庆档同五一档等档期一样,再次上演了片海战术,这样的大型档期固然会对影片关注度和总票房形成一定的加持,但对“中小成本”电影和“腰部”影片并不友好。
比如《风林火山》。国庆档最抽象的一部电影,请来金城武、刘青云、梁佳辉、古天乐、高圆圆、任贤齐等一众大咖,但凡是部大众心目中的传统港片,就绝对是档期头部。但实际情况是该片前前后后折腾了八年,只为成全导演麦浚龙的个人想法。
即使美术风格突出、坂本龙一的配乐迷人,可这种剧本+落地呈现,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场“是人是鬼都在秀,只有观众在挨揍”的行为艺术,与其拍《风林火山》,还不如让这些演员录个综艺,来一场时尚变装秀更能吸引人。
王安宇、张天爱主演的《毕正明的证明》情况与之不同,它是很典型的类型片,甚至“比大多数港片还港片”,但结果更惨:票房至今不足5000万。平心而论,这部影片口碑并不差,豆瓣评分7.4,不仅在今年国庆档排名第二,即使跟往年国庆档的佳作放在一起比,也是各有千秋。
剧作优秀、角色复杂、群像交织,所营造出的江湖氛围也足够浓郁,但主要演员实在过于“小众”,即使因为口碑在档期后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跌,但肯为之买单的观众仍然不多。
院线方面也正是知道这一点,给该片的排片一直不高。相比较而言,10月1日的8.9%已经够高,但由于《志愿军3》等影片更吸引人,《毕正明的证明》并非第一选择,所以上座率很差,只有7.4%,在国庆档所有影片中垫底,后续虽有所回升,并连续4天票房逆跌,但排片方面反而比不上上映首日,大部分影院都只排了清晨场和午夜场,一些影院甚至一场都没有,这也宣告了该片彻底无力回天。
《浪浪人生》《刺杀小说家2》《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算是被口碑毁了的典范。两部真人片的豆瓣评分分别是6.4和6.2,只比及格线稍稍好一些。
喜剧代有人才出,黄渤所面临的是观众缘和票房号召力下降,如果说投资成本较高、影片质量较好,还能拼一拼,努力够到10亿+的体量。但6.4的评分对于一部喜剧电影来说,只是处在“有些地方能笑出来”与“感觉有点难看”之间,不值得让主力观众去影院跑一趟。
如果说4年前春节档那部《刺杀小说家》是毁誉参半,那《刺杀小说家2》则让当年喜欢它的那批观众“爱之深恨之切”。影片在特效层面上并没有多少进步,赤发鬼所给人的震撼没有4年前大,再加上这几年观众经历了《流浪地球2》《阿凡达2》《F1:狂飙飞车》等大片,《刺杀小说家2》视效上的效果已经微乎其微。
而在剧本层面上,《刺杀小说家2》迎来了全面垮塌,管你是金鸡影帝,还是威尼斯影后,在这样的剧本面前,都不存在任何的发挥空间。剧本围读会等均不需要存在,有那把演员集合在一起的时间,不如让他们各自打开番茄小说看上三天,保持自己的中二。
没有人比易中天更适合发起《三国的星空第一部》这种项目,但同样,也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把这个题材搞坏。影片对于懂三国历史的人来说,是小儿科式的流水账,对于不懂三国历史尤其还是孩子的观众来说,无效出场人物过多、剧情跳跃太强,很难代入其中,在这点上,《长安三万里》会是一个更好的示范。但从该片的票房来看,《三国的星空第二部》大概率要胎死腹中了。
7天砍下3亿+,《731》被迫抢戏
国庆档最让人意外的事,是《731》居然能在国庆档收获3亿+票房,成为档期亚军。
虽然这种“抢戏”有一种被迫感,是档期内新片不行它才顺势顶上,但正如陈佩斯那句“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吗”,观众行为难预测之余,也说明当下所谓的电影圈子离观众太远了,在创作和宣发时没有真正尊重观众的兴趣,最典型的“自嗨怪”《风林火山》前文已经提过,这里不再赘述。
在9月30日和10月1日,国庆档影片已经上映的情况下,《731》连续两天跑赢平台数据预测,40岁+观众成为该片的观影主力军。
从灯塔出具的《2025国庆档首日简报》来看,《731》拥有庞大的、非网络依赖型的观影主体,他们与一二线城市的观众截然相反,观影决策不受时间的影响,观影需求仅由时间来决定,也因此出现了一定的滞后性,属于沉默的客群,并最终在国庆档释放了自己的观影需求。
从观众类型来看,《731》也与其它影片形成了明显不同,该片在四线城市是无可争议的票房冠军,贡献占比高达22.2%,下沉优势格外突出。当然,这并不是说《731》就是佳作,它的长处和短板在哪,都显而易见,业内需要关注的点是,能否汲取它的长处,并规避它的短板。
《风林火山》同往年其它港片一样,在两广地区十分突出,并且在广州、深圳这两座一线城市拥有庞大的票仓,但由于该片过于风格化,能够吸引的影迷群体有限,并没有像暑期档的《捕风追影》一样进一步扩大化,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
作为国庆档最后一部上映的影片,《震耳欲聋》的策略可以说是可圈可点。比如在演员阵容、宣发成本等层面没有优势,所以选择避开10月1日-3日的先发战,定档10月4日后,又在10月2日、3日开启大规模的点映策略,来扩散自己的口碑。
仅以豆瓣评分而言,该片质量称得上是今年国庆档最强,足足有7.5分,将评比标准放宽到今年所有电影,也可以说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电影。截至娱乐独角兽发稿前,该片票房1.6亿,预计总票房为2.5亿,对比起该片的成本,盈利是确定的,只是赚多赚多的问题。
而另外一个让许多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或许是:《震耳欲聋》大概率是国庆档内唯一一部能赚到钱的电影。
今年国庆与中秋两个节日叠加在一起,使得国庆档出现了8天,但众所周知,国庆档的票房是在逐渐减少的,次日很少对前一日实现反超,比如10月8日作为档期最后一天,有许多旅游人群要返回工作所在城市,预计票房仅有1.2亿左右。
国庆档的尴尬在于,即使加上这1.2亿,也只是杯水车薪,档期总票房在近10年之中,仅仅好于被疫情影响上座率的2022年和2016年,之于十年间不停增长的影院总数和银幕总数来说,这个总票房是让许多业内人士难以接受的一个数字。
但或许也正是这个数字,可以让电影从业者在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比如所拍摄的电影在题材、类型、手法、演员阵容等层面是否吸引人?质量是否优秀?相比起电影本身的质量,票价是否过高,从而让观众对性价比不满意?宣发在手段上能否更加有效,就效果而言是否触及了目标人群?如何更进一步调动并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
今年国庆档虽然冷清,但好歹算有个好消息:年度总票房已经超过去年的425亿,到达了437亿。
国庆档到元旦档之间的这两个月,在往年都属于冷档期,但今年有了不同:《疯狂动物城2》和《阿凡达3》这两部大片已确定引进,前者定档11月26日,后者大概率在12月中旬,两者都有着10亿+以上的票房体量,更爆一点也并非不可能。如果都能顺利大爆,那年度票房达到500亿,是真有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