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集团IPO的三重隐虑:现金流、价格内卷与内控风险

市值Observation,2025-09-16 10:09:28



文丨小李飞刀

自新三板转战创业板IPO后,春光集团于8月底披露了最新半年报。

尽管收入、利润保持双位数增长,但公司盈利质量下滑、应收账款大幅膨胀,叠加被市场高度关注的集资及内控等问题,其能否顺利上市仍存不小变数。

【盈利质量下滑】

春光集团主营产品为软磁铁氧体磁粉(占总收入80%以上),并沿下游产业链拓展软磁铁氧体磁心、电子元器件等业务。

软磁铁氧体磁粉由氧化铁与锰、锌等金属氧化物制备而成,属于功能性陶瓷材料,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智能家居及家电、通信电源等行业。

2025年上半年,春光集团收入为5.46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较2024年有所放缓。归母净利润为0.59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反而加快。

然而,公司盈利质量呈现明显下滑趋势。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再度转为负值,为-247万元,与净利润高速增长显著背离。


▲来源:Wind

2022-2024年,公司净现比(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分别为1.04、0.36、0.29,说明净利润转化为现金的比例持续降低,盈利质量不佳。

导致现金流表现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应收账款及票据的逐年膨胀。2023-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余额分别为4.57亿元、5.57亿元和5.1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达49%、52%和95%。这一现象反映出两大问题:

一是在下游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公司可能主动或被动采取宽松信用政策,赊销规模扩大,表明其产品在产业链中话语权不强,回款受制于下游终端客户。

二是高额应收账款潜藏较大坏账风险,可能冲销利润表现。2022-2024年,公司累计计提坏账准备近5000万元,占同期归母净利润的18.5%。

由此可见,春光集团的经营业绩延续了高增势头,但盈利质量不算好。

【价格内卷之困】

近年来,春光集团收入波动较大,与软磁铁氧体磁粉的价格走势密切相关。

拆分看,公司产品销量从2022年的7.68万吨持续增长至2024年的10.16万吨,年复合增速为15%,与行业需求扩张趋势基本吻合。

但销售价格持续承压,2022-2024年每吨均价分别为1.09万元、0.92万元、0.87万元。2024年较2022年累计跌幅超20%,直接影响业绩表现和盈利水平。

软磁铁氧体磁粉价格持续下行,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厂商仍依赖规模扩张模式,低端磁粉、磁心供给持续增加。由于低端产品技术壁垒较低,基础配方和烧结工艺多非行业秘密,新进入者或可通过购置设备和引进人才快速实现量产。

另一方面,下游应用中传统领域如通讯类(占22%)、家电(占19%)需求放缓甚至收缩,而产能未能同步削减,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普遍以降价争取订单,利润空间不断收窄。

软磁铁氧体行业中低端市场已呈现供需过剩,而高端市场如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器、高端服务器电源、5G基站等场景,因对性能指标、专利技术和认证要求高,目前仍由日系等外资巨头主导,偶尔会出现供不应求。

而春光集团2022-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7.19%、21.27%、20.89%,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24.84%、24.81%、22.41%,反映出公司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溢价能力和技术壁垒不足。

除价格压力外,原材料波动也会对业绩表现构成不小挑战。

2024年4月至5月,澳大利亚主要锰矿山(South32旗下GEMCO)因热带气旋导致码头设施受损而暂停运营,引发全球供应紧张预期,天津港澳块锰矿价格一度暴涨近100%,推升氧化锰成本。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包括春光集团在内的企业成本传导能力往往都比较弱,能否涨价以及涨价幅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技术含量和客户认可度,若无法有效传导则需自行消化成本压力。

另值得注意的是,软磁铁氧体材料还面临其他软磁材料的替代竞争风险。

从特性上看,软磁铁氧体的缺点包括饱和磁通密度显著低于其他软磁材料,且居里温度较低、温度稳定性差。

相比之下,金属软磁材料因具有高饱和磁感,可实现器件小型化、轻量化,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光伏逆变器等对功率密度、电流处理能力要求较高的场合,正不断侵蚀软磁铁氧体的部分市场蛋糕。

这些都是春光集团未来发展中需应对的技术与市场风险。

【内控管理“绊脚石” 】

除业绩层面隐忧外,春光集团能否顺利转板上市,可能还面临其他“拦路虎”。

据披露,2016-2020年,公司以睿安资产作为资金管理平台向内部员工、股东“集资”,实际执行中借款对象包括公司及子公司员工、股东或其亲属、朋友。

为证明该集资行为合规,公司拿出临沂高新区财政金融局、临沂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分别开具的《证明》,称相关借款行为不属于非法集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然而,这一系列说辞或证明并未打消监管层疑虑,先后进行两轮问询,重点就集资合规性等问题要求公司进一步说明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7月,睿安资产曾因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被临沂高新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于2023年11月正式注销了。

对此,据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向《港湾商业观察》指出,若公司不能充分说明集资的合法性与合规性,会让监管部门对其内部控制和合规经营能力存疑,可能成为发行上市的障碍。

此外,春光集团此前还存在一系列内控漏洞。

在财务内控方面,2022年公司发生转贷行为涉及980万元,协助客户提供资金过账通道涉及450万元。2022-2023年与客户、供应商结算中存在票据找零行为,分别涉及7217万元和5436.9万元。

在股权方面,春光集团实际控制人韩卫东、宋兴连在公司及子公司春光磁电、凯通电子的持股均曾涉及代持情形。

在治理结构方面,韩卫东直接持有公司34.04%的股份,并通过临沂君安间接控制21.48%的表决权,合计控制55.52%的表决权。公司自己也承认,未来无法排除公司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地位对公司实施不当控制的风险。

通俗讲,即实控人表决权超过50%,可能导致内部制衡机制虚化,导致董事会、监事会难以有效制约实控人决策。

此外,公司还存在未为部分员工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子公司涉及金额超100万元的未决诉讼等问题。这些内控瑕疵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的担忧,可能成为IPO的一大“拦路虎”。

总而言之,春光集团经营净现金流与净利润持续背离、软磁铁氧体磁粉面临行业性价格压力,以及一系列内控隐患——即便公司自称多数问题已整改、制度已完善,其内控体系的健全性与执行有效性仍然要打问号。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为春光集团闯关创业板之路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