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洛佳何进:“鱼鹰”从四川南充起飞,水质采样无人机市场占有率超9成丨致
封面新闻,2025-04-21 13:18:06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一个黑色的影子从船边掠过——原来是渔家的鸬鹚。它们排着队站在船头,脖子被草绳松松地系着,眼睛却死死盯着水面,像一群待命的士兵。渔人一声呼哨,它们便齐刷刷扎进水里,水面只留下一串细碎的水泡。”
这段鲁迅《社戏》对鸬鹚的描写,何进都能背下来。他认为自己的水质采样无人机和鲁迅笔下的鸬鹚毫无差异。“鱼鹰”学名就是“鸬鹚”,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河流、湖泊、海岸等水域,尤其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常见。
何进和他的无人机
何进,四川沃洛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经过10年的拼搏,他们的“鱼鹰”水质采样无人机已经占据全国9成以上市场。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海河等7大水系,到处都有“鱼鹰”身影。在平静的湖面,在汹涌的江面,“鱼鹰”展翅,将一瓶瓶水样取回,这种水质无人机采样的方法已经列为国家专利。
变换赛道:建材老板投资无人机市场
何进原来在一家建材上市公司工作,后来离职单干,经营自己的塑料门窗业务,刚好赶上房地产井喷的节奏,很快就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十年前那次欧洲之行,改变了何进的人生轨迹。西欧很多国家面积虽小,但小型机场众多,私人飞机成为许多富豪出行的便捷方式。那时候,何进感觉到房地产行业将风光不再,变换赛道势在必行。
能不能进入小型飞机市场?刚好他的表弟就在沈阳一家民用飞机公司搞研发,两人一拍即合。2015年,何进成立“沃洛佳”科技公司,成为南充无人机市场的首批企业之一。“我们报了3轮共15个名字上去,可能这个名字对中国人来说比较生僻吧,没想到排在最后的‘沃洛佳’注册成功了。”“沃洛佳”是俄语中一个常见的男性名字,是“弗拉基米尔”的昵称。在俄罗斯及斯拉夫文化中,这个名字具有深厚的历史和象征意义。
最初,公司定位为无人机驾驶员培训,但当时南充无人机市场尚小,大多数人对无人机还处于认知阶段,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寥寥无几。如何让“沃洛佳”生存下去?这成了何进首先要攻克的难题。
2016年底,在与水利、环保等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过程中,何进发现他们对无人机进行水质采样的需求非常强烈。
细分赛道:专注水质采样无人机市场
水乃生命之源,水样的采集和存储必不可少。然而,传统的人工采样方式易受天气、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不仅危险系数高,而且定期采样的成本也越来越大。
水质采样
何进带领团队到全国多个水系考察水上无人机采样市场,目睹了人工驾船采样的困难和危险。在湍急的江面,3米长的采样船像一片树叶般剧烈颠簸,操作员必须同时控制方向盘和绞盘,稍有不慎就会错过北半导航标记的采样点;当采水器下沉时,突然袭来的横浪让船体倾斜,浑浊的江水不断灌进甲板,而实验员要在摇晃中完成无菌样本分装。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可能藏着渔网残骸或旋涡,发动机一旦被缠住,采样船就会在几分钟内被冲向下游的礁石区。
在水质采样无人机的研发室里,大大小小的仿真模型遍布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打磨机、发动机、活塞、螺丝钉等零件或半成品一应俱全。“哪怕是无人机上的一根天线,也要根据图纸仔细对照。”何进说,在研发“鱼鹰”的过程中,螺丝钉、胶水等的组装工作极其考验耐心,除此之外,从制作到安装再到调试,还需要掌握大量的力学、机械学、空气动力学等知识。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2017年,第一台“鱼鹰”水质自动采样无人机研制成功,长达半年的测试和改进后,完成定型,受到水利、环境监测部门的青睐。
无人机展示
2017年12月,第一届中国工业设计展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鱼鹰”一举被水利部门相中。如今,“鱼鹰”已经飞遍祖国7大水系,甚至远至近海,不仅可以用来采集水样,还可以完成浮游生物采样以及石油采样等专项任务,在行业内外获得了广泛认可。
赛道局限:水质采样已到“天花板”
无人机绳索缓缓放下,采样桶沉入水中……“鱼鹰”无人机采集水样只需几分钟,整个过程安全、精准、高效。
记者来到位于西南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充分园的四川沃洛佳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区,一架半米高的无人机格外引人注目。“我们目前拥有各项知识产权50多项,已成功转化并推出包括这台‘鱼鹰’水质自动采样无人机在内的多个型号产品。”何进介绍,这台无人机售价约30多万元,客户遍布全国30个省市。
高寒地区测试无人机稳定性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专业化和定制化服务。目前,公司产品在全国水文系统的使用率超过90%,成功入选水利部先进技术推广名录。公司拥有30余人的专业研发团队,教授、博士占比超40%,具备无人机机体设计、飞控系统及视觉导航自主开发能力。
“鱼鹰”水质自动采样无人机技术非常成熟,多种型号的产品已广泛推向市场。何进介绍,“鱼鹰”水质自动采样无人机的遥控最大通信距离达到5000米,单次取水量大达10升,能够精准确定水下10米位置、远程取水,远离河岸,确保采样人员的安全,负载飞行50多分钟以上。
何进告诉记者,无人机采样不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即使是人难以到达的区域依然可以采样,不仅能节约人力物力,还能提升采样点位的代表性。此外,无人机搭载高清相机,可同时对点位周边环境进行全景拍摄和录像,这对污染原因分析大有裨益。
“我们避开了行业巨头大疆无人机的锋芒,选择了一条小而美的赛道。但经过多年发展,这条赛道已经出现‘天花板’。”何进坦言,尽管他们占领了全国9成以上的市场,但市场容量有限,一个地市州通常只需要2-3设备,就能完成全境的水质采样。
赛道拓展:无人机扑灭高楼大火
需求在哪里,市场和商机就在哪里!
消防救援人员来企业考察时,向何进提问:百米高楼起火,无人机有没有应对办法?物流企业来考察时,则问:能不能用无人机解决城市物流配送?能不能送快递?
考察沃洛佳无人机
企业如何拓展新的赛道?就像当初转换赛道那样,“沃洛佳”在稳住水质无人机基本盘的同时,开始了新的技术攻关,瞄准应急救援、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
4月14日,甘孜州大山里一处垭口,风雨交加,雪花纷飞。多家无人机企业聚集在这里,进行新型装备效能测试,主要考察这些设备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稳定性。何进带上他的无人机,信心满满地迎接挑战。测试要求极为严苛,看着自己的无人机挂上200公斤重物,腾空而起,在山谷里盘旋,各项数据远超主办方要求,何进激动不已,仿佛跟随自己的无人机“一览众山小”。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和科研人员一起奋战,无人机电池一步步改进,载重量从25公斤、50公斤、100公斤到200公斤,一步一个台阶。目前,“沃洛佳”350公斤载重量的无人机已测试成功,下月将进行量产。
南充出台《低空经济中长期规划(2024-2030年)》,打造“低空之城”,在观光旅游、城市治理、农业植保和物流运输4大板块发力,制定《加快打造低空飞行应用场景的行动方案》,明绕14个重点领域打造低空飞行典型应用场景。“风,来了!”何进信心满满,南充抢跑低空经济,将为“沃洛佳”的赛道拓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