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颙:开源,数字时代的智慧

本文作者孙颙从个人经历出发,探讨了数字时代的智慧——开放和兼容的重要性。文章通过电脑写作的经历和苹果电脑、苹果手机以及华为等企业在手机市场的成功例子,强调了开源策略在拓展生态系统、吸引开发者志愿者以及赢得市场份额中的重要作用。

上观新闻,2025-02-24 21:16:16



DeepSeek的开源,想不通的人甚多。我们如此重要的创新,为什么让他人白白使用?

我从一个写作者的亲身经历,谈谈数字时代的智慧:开放和兼容,是当下的顶级智慧。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雪庐》,并且决定尝试在电脑上写。那时,家里没有电脑,我借到一台某型号的电脑打字机,就在上面练手。其间,与创作相关的种种,均略去不说,单讲我与机器的关系。那个电脑打字机,有一条狭窄的显示屏,天蓝色的屏幕,用拼音打击键盘,中文字就在上面跳出来,一行行往下打,只能看到局部的文字,上下文的关联,主要靠大脑的记忆,想要修改,就在狭窄的显示屏上后退寻找。十多万字的小说,如此这般,终于完工,算是初次使用电脑书写的成果。

我把磁盘交到了出版社。不久,坏消息传来,出版社的电脑,读不出磁盘,转到已经具备电脑排版能力的印刷厂,竟然无一能够阅读。于是,有懂行的朋友向我科普,你的电脑打字机,与它们都不兼容。我有点儿慌,花了那么长时间写作的小说,就在那小小的磁盘里睡大觉?还是懂行的朋友指点,目前,只有一个笨办法,你回到那台电脑打字机,让它根据磁盘打印出长条纸,然后作为原稿,交到出版社重新排字。因此,我第一次电脑写作的成果,还是纸面上的文字,仅仅从手写字,变成了打印字。

那次尝试之后,我再也不敢使用那个型号的电脑打字机。据我观察,曾经风光一时的它,不久也在市场上销声匿迹。是不是因为它系统的封闭和不兼容,也许吧,没有充分调查,不敢下结论。

联想到当年两大电脑品牌的竞争。苹果电脑的性能,在用户眼睛里,优越显而易见,不少专业领域,比如美术设计方面,至今用的是苹果电脑。但是,在大众市场,苹果电脑被IBM打得落花流水。有人说,那是因为苹果的价格太贵。其实,IBM电脑之所以能够不断下降价格,重要原因是他们走了开放和兼容的路线,把电脑的多种开发权限,交给大量的使用者和商家。他们失去了垄断的权利,却获得了无数的援军和开发志愿者,市场份额的猛增,才使得降价成为可能。

乔布斯很聪明。他从苹果电脑的挫败,获得了启示。后来,他主攻手机市场。苹果手机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除了品质优秀和技术创新,重要原因,也开始走开放之路。苹果手机采取部分开源的策略,在我看来,最要紧的是开源了部分编程语言和浏览器,于是,依托世界各国使用者开发者的力量,苹果的生态系统迅速拓展,百花盛开。人们喜欢苹果手机,除了硬件的魅力,还在于它拥有丰富的来自各种文化的App。现在,我们的华为和诸多手机的成功,也再一次证明了这种战略的高明。

走笔至此,我想,关于D.S开源的智慧,已经无需赘言。全世界的使用者开发者与D.S并肩作战,那种浩浩荡荡的趋势,谁也阻挡不住。

原标题:夜读 | 孙颙:开源,数字时代的智慧

栏目编辑:史佳林 文字编辑:王瑜明

来源:作者:孙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