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郑晓龙!有仇当场报,有坑他真填,没有一个镜头是白给的
傲傲讲历史,Wed May 21 2025 09:11:19 GMT+0800 (China Standard Time)
连追8集《藏海传》发现,郑晓龙拍戏,他是真考究啊!
南派三叔编剧,他是真填坑啊!
不愧是《盗墓笔记》的“前传”——“造墓”笔记,不仅要当场把仇给报了,还要把一千年后的梗给埋了。
剧中,藏海一边修墓,一边解答了“水下墓”如何解决潮汐问题,如何用“三和土”做防水。
想当年,“盗笔”只管挖坑不管埋,现在郑晓龙一出手,不仅给出了标准答案,而且到处都是历史原型。
剧中,皇帝的棺椁移位,居然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
乾隆就是著名的“棺椁漂流者”,现实中“乘风破浪”的先帝。
当年乾隆下葬后,地宫曾多次渗水,导致金丝楠木棺材漂移,顶住了石门。
就连墙上留有水渍的细节,都和史料记载的一模一样。
剧中还提到,太后的尸身被摆成“北斗七星”的姿势,就连棺椁上也刻了北斗七星的图案。
看到这里很难想象,被摆成“北斗七星式”的尸体,到底会是什么样的……
没想到,这段也是有史实的!
看了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和孝端皇后,才明白帝王晏驾竟然还有这样的学问。
郑晓龙这个“细节狂魔”简直了!
以往的“盗墓”系列,但凡有他拍的这么良心,都不至于会“扑”。
就连道具的镜头,都没有一秒是白给的。
这一闪而过的,居然不是一面屏风,而是一盏灯笼。
手工制作、浮雕凹凸的国家级非遗花灯。
背景中燃放的,不是普通的焰火,而是国家级非遗——药发木偶。
起源自宋朝,烟花绽放时,木偶会跳舞,是辛弃疾笔下的“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原型,目前仅剩下一位81岁高龄的传承人。
古法整容时,镜头中出现的,是中医的柳叶式、平刃式外科手术刀,还有牛角柄铁圆针、木医针……
手术器具才不是什么西医专属的发明,别再说中医不会做手术了!
清点库房时,掏出的每一件珍宝,都能在博物馆中找到文物原型。
明·龟甲文琵琶、元·白地黑花缠枝牡丹梅瓶、唐·金镶宝石玉带……
宣读圣旨时,也和别的古装剧不一样。
不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因为皇帝下达给文武百官的是“制曰”,颁发给百姓看的才是“诏曰”,且“奉天承运皇帝”这六个字必须连着读,中间不能停顿。
以往的剧都是乱用,终于看到一个把圣旨念对了的剧组。
就连古代马车的梯子,剧组都考虑到了。
以前的古装剧,都是小厮搬个凳子,或者端个梯子过来。
但在这部剧里,梯子是抽拉式的,就装在马车底下。
不愧是讲“营造”的剧,连这都做了还原,咱就说古人那么聪明,不可能每次都得拿凳子嘛!
看了《藏海传》才知道,长剧真的有很多短剧无法取代的地方。
剧中,白天转入黑夜时,环境音会从鸟叫变为虫鸣。
主角在山间学艺时,耳畔是自然的蛙鸣;
进入侯府当幕僚时,周遭是豢养的画眉啼鸣。
这些都是看短剧时吃不到的细糠。
看完忍不住感慨,如今在短剧横行的当下,还有郑晓龙这样的导演,愿意用心拍长剧,实在是非常难得了。
难怪他拍的《甄嬛传》,能让十级学者们用显微镜看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