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救不如自救:半导体创业者的“断臂”与“造血”
爱集微,Sun May 25 2025 15:58:41 GMT+0800 (China Standard Time)
过去几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在资本狂热与政策推动下迎来爆发式增长,但高估值泡沫与对赌协议的“后遗症”正逐渐显现。随着IPO收紧、行业周期下行,当半导体行业从资本狂潮的巅峰跌入回购危机的深谷,那些曾在“造芯运动”中签下对赌协议的创业者,如今正面临着个人资产与企业存亡的双重考验。
集微网在“芯片投资对赌困局系列”的前三篇调查文章《创始人踩雷实录:当造芯理想撞上对赌铁幕》、《连环爆雷,半导体投资机构的两难抉择》、《“对赌官司”无赢家,开庭容易解套难》中观察到,对于那些陷入困境的创业者,读者们普遍认为他们并不值得同情,甚至有不少创业者自己也持类似观点。“成年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决策负责。” 这一观点确有其合理性。在那场声势浩大的 “造芯运动” 中,确实存在一些试图在风口行业投机取巧、浑水摸鱼的创业者。然而,更多的创业者则是心怀理想,专注于技术研发,并且勤勉经营。这两类创业者在本质上有着显著的区别,理应得到不同的对待。
融资对赌是中国企业融资发展过程中的怪胎,《芯片投资对赌困局》系列文章发布后,引起重大反响,针对如何解困共赢,本文只是采访过程中整理的几点建议,走出困局不仅企业企业自身努力,也需要机构、券商、上市公司甚至地方园区等多方参与探索共赢方案,为此半导体投资联盟将于5月29日下午举行对赌解困闭门研讨会,研讨企业如何面对、破局,欢迎对此话题感兴趣的企业家及对并购感兴趣的上市公司高层参与。(联系人,徐先生:15021761190微信同)
面对当前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创业者们应当如何调整经营策略,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实现自救与重生?这无疑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众多创业者与投资人经验,在本系列文章的终章,爱集微总结了以下建议,供广大创业者参考借鉴。
战略重构:从盲目扩张到精准聚焦
企业的发展如同四季轮回,当面临困难时,更需要在逆境中冷静思考,考虑重新进入“冬藏”状态,积蓄力量。在半导体行业寒冬来临之际,创业者首先需要做的是调整心态,摒弃盲目追求上市的浮躁心理,转向“盈利优先”模式,以现金流为核心目标。确保公司基本面稳定,继续做好客户服务和市场开拓工作,保持销售额和出货量的稳定增长,这有助于度过危机,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如果原本的目标是冲刺科创板,如今可能需要根据市场环境调整为实现盈利。这种目标的转变将直接影响到产品定价、成本、市场策略等一系列决策。例如,某芯片设计企业原本专注于高端芯片研发,追求技术领先,但在回购压力下,重新评估市场需求后,决定将部分资源转向中低端市场,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以快速实现现金流回笼。
在行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调整思路,适应市场需求。在半导体行业,技术迭代快、市场变化大,创业者更应该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例如,当 “卡脖子” 技术成为行业焦点时,创业者不能盲目跟风,而应该根据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细分领域进行突破;当资本热潮退去,IPO收紧时,创业者应该放弃对上市的过度依赖,重新审视企业的盈利模式,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在进入 “冬藏” 状态后,企业需要与股东达成意见一致,向股东描述客观实际情况,让股东了解企业的调整策略和未来发展规划,给股东一个希望。在半导体行业面临回购危机的情况下,企业更应该主动与股东沟通,坦诚面对当前的困难,共同探讨应对之策。
企业可以定期向股东汇报经营状况和调整进展,让股东了解企业正在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同时,企业可以与股东协商调整对赌条款,例如延长上市期限、调整回购价格等,以缓解当前的回购压力。
开源节流:平衡生存与未来
其次,面对回购压力,企业必须学会“开源节流”,聚焦核心能力。在开源方面,努力拓展市场和客户资源,增加收入来源;在节流方面,严格控制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如优化人员结构、降低办公成本等,以应对资金压力。
半导体行业技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如果一味追求全产品线布局,只会导致资源分散,加剧资金压力。因而节流的关键在于砍掉非核心、短期内无法盈利的项目,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集中资源保障核心业务的技术迭代与市场竞争力,最终以差异化产品赢得市场。
创业团队应重新审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定位,对现有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按照 “核心业务 - 潜力业务 - 边缘业务” 的标准进行分类。对于核心业务,即使短期内盈利困难,也应保持必要的研发投入,因为这是企业未来生存的根本;对于有潜力的业务,可以适当保留,但要严格控制投入规模;而对于那些长期无法看到盈利希望的边缘业务,则应果断砍掉。
因此在节流方面,优化人员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当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占据优势时,企业可能需要裁掉一些非核心团队,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例如,某芯片设计企业发现自己的A产品团队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不占优势,果断裁掉了内部A产品团队,转而与外部专业团队合作,降低了人力成本进而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同时,企业应该重新审视各部门的职能,合并重复岗位,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运营效率。例如,将市场部和销售部进行整合,实现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的协同效应;建立跨部门的项目小组,加快产品研发和市场响应速度。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应慎重权衡研发投入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即使面临资金压力,也不能完全终止或暂停研发,否则公司将失去未来,陷入死路。在此过程中,也要洞察产业、市场环境变化中的细微机会,将其当作第二次成长的契机。
资源整合:借力外部资源破局
面临回购压力的半导体企业可以考虑与其他公司成立合资公司,通过资源整合缓解资金压力。例如,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产品、拓展市场。这样不仅可以分担研发成本和市场风险,还可以共享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对于资金紧张的半导体企业,可以通过拓展设计服务外包业务,不仅可以快速实现营收,还可以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和经营风险。或通过技术入股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缓解资金压力的同时保留核心团队。
对于有生产需求的企业,可以采取“轻资产突围”的思路,与地方政府合作代建厂房,以租赁或分期付款形式减轻重资产投入,不需要一次性支出,等将来企业现金流好转再把它收回。
“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在至暗时刻,新机悄然萌芽。面对回购压力,半导体创业者不能自乱阵脚,而应该保持冷静,从战略重构、运营优化、资源整合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在收缩中蓄力,于寒冬中寻机,带领企业走出困境。
当契约精神和创业精神发生了冲突,等别人拉你一把,不如自己爬出来。
在当下经济形势中,盈利是硬道理!放低姿态,脚踏实地,实现公司盈利,甚至提升其价值,是创始人在当前环境下的最优解。撕掉资本泡沫期的“估值虚荣”,回归商业本质——通过技术变现、成本管控、精准投入实现现金流造血,甚至以短期盈利重塑资本信心。
同时,创业者应从危机中汲取深刻教训,告别粗放式扩张,拥抱理性经营,以核心技术为矛、市场需求为盾,构建理性发展模式。那些熬过回购危机的企业,终将在行业洗牌后以更扎实的姿态,迎来“春生夏长”的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