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看好中国科技资产价值低估机会,国产双抗“开花结果”,创新药出海爆发

凯恩斯财经,Wed May 21 2025 16:49:58 GMT+0800 (China Standard Time)

今天是 5 月 21 日,市场整体继续向好。中国股市已经走出了去年的阴霾,投资人要有信心。要知道,我们不能熬过了冬天,却在春夏休眠。

根据外媒报道,对冲基金正在卖出美国科技七巨头,买入中概股。这一操作预示着对冲基金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科技的看好。高盛美国投资组合策略的 Ben Snider 发布报告称,对冲基金当下正在增持中国 ADR,其中最热门的股票是阿里巴巴、拼多多和百度。

美国对冲基金买入中概股的理由很简单。七巨头中,如今只有谷歌市盈率低于 20 倍,而中概股里阿里预期市盈率 13 倍,拼多多不到 10 倍。

随着中国科技的崛起,以及中美贸易对抗缓和,中概股的吸引力正在增强。当然,没有成长性的股票,再便宜也无人问津。中概股受追捧,既是因为便宜,也是因为其成长性,而成长性来自于中国企业的科技创新。

年初,deepseek 让美国科技七姐妹的股价大跌。如今,中国在很多领域都体现出强大技术实力,让美国科技巨头倍感压力。除了互联网领域,在国防军事科技领域,中国也在不断突破。而如今,中国医药创新领域更是开始捷报频传。


最近,港股医药股火爆,其中主力是三生制药,而 A 股科创板的三生国健股价也在迭创新高。原因就是三生将 PD-1/VEGF 双特异性抗体 SSGJ-707 授权给辉瑞。

今年春节,我发布大健康投资策略时,就提醒投资人注意大健康科技前沿,其中第一个前沿就是 BsAb 双特异抗体和 ADC 抗体偶联药物。此次授权的总金额高达 60.5 亿美元,其中首付款 12.5 亿美元。

事实上,之前恒瑞已经不止一次采用该类授权方式获利。百济神州、君实生物等企业也有诸多斩获。也就是说,中国医药企业通过专利授权出海已经是普遍现象,而非个案。

国内双抗创新竞争激烈,比如康方、复星、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药企都在加大研发投入,双抗和 ADC 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如今,没有几个双抗和 ADC 的药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创新药企。这和当年 PD-1 的情况类似,一开始 PD-1 是创新药,结果一扎堆,就出现了一大堆,价格也被大幅压低。

单抗竞争激烈后,双抗和抗体偶联药上继续内卷。内卷不是个好现象,但内卷到一定程度,也能 “大力出奇迹” 找到出路,那就是 “创新药出海”。

相对而言,海外市场的研发内卷反而没那么激烈,习惯了内卷的中国药企,到海外市场就如同一条条 “鲶鱼”,让海外药企感受到生存危机。


为什么海外药企愿意花钱买授权?因为他们有危机感,打不过中国药企就买下它。为什么中国药企愿意卖?自己在海外销售当然更好,但中国药企也明白,各国对于药企的贸易保护正在加强。

在医药行业,患者没有决定权,医生和医保公司才有话语权,而医生、医保和本土药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技术授权的确能够让双方利益最大化。

投资人要积极布局 biotech 概念股票,因为未来此类专利出海的情况还会越来越多,中国药企正在享受医药领域的 “工程师红利”。而参与此类投资最好在专利出海之前,不要等到股票涨上去了,才后知后觉地喊:“我没上车啊!我没上车啊!”

从板块来看,今天贵金属、珠宝涨幅居前,这是因为黄金价格又上涨了。一般来说,全球如果经济稳定,那么金价就会趋于平稳。就个人观点而言,金价上涨空间有限,追涨需要注意风险。

电池板块上涨,受益于宁德时代在港股融资,并连续大涨。这说明海外投资人很青睐宁德时代,哪怕宁德时代近期曾出现过业绩下滑。


在我看来,宁德时代可能要去海外投资,电池厂作为造车厂的供应商,自然是要靠近车厂。当年福耀玻璃去美国,如今宁德时代当然也能去美国。再者说,即使不用宁德的电池,当年特斯拉用的也是日本的电池,对美国来说,供应商都是外国人。所以,电池板块的热点是 “出海”。

最后,中国 - 东盟自贸区谈判 3.0 完成。这又是开放的重大举措。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天,医药授权海外,宁德投资海外,再加上这自贸区 3.0,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开放”。

很简单,在中美贸易谈判出阶段性成果之后,中国企业出海的阻碍更小了。不想在国内卷,那么自然要去国外卷。

出海的方式可能会和以前不同,以前是直接卖商品去国外,以后,技术授权、海外建厂将是新的出海方式。而对于投资人来说,需要跟上企业出海的思路。

如果你 喜欢每天看我的文章,只要你点下面的图案,公众号就每天会推送给你了。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