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电影网播分账新玩法,片方成了最大赌徒

犀牛娱乐,Wed May 21 2025 16:24:16 GMT+0800 (China Standard Time)

犀牛娱乐原创

文|小福 编辑|朴芳

2025年5月13日起,爱奇艺面向院线新片正式开放分账合作模式。未来上映首日至上线首播窗口期不超过90天的院线新片,均可选择分账模式上线爱奇艺。

上线后,片方可根据影片表现选择独家或非独家合作,独家影片分账收益与会员有效观看时长挂钩,阶梯式单价1元/小时至3元/小时,非独家影片分账单价则为1元/小时,分账周期均为180天,与去年10月开始执行的网络电影阶梯分账模式相同。



此次开放的分账模式可以为院线电影提供流媒版权买断之外又一个新的网络发行增收渠道;而对于爱奇艺,在增加平台院线内容储备的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降低一定的电影版权采购成本,依靠分账模式与片方共担风险。

不过犀牛君更关心的是,这买卖对于片方究竟划不划算?而理论上会受到冲击的院线影院,又该当如何?

给片方算算账

不如先回到院线电影流媒体版权买卖市场。

据犀牛君了解,国内院线电影现行流媒体版权采购模式为一口价买断或阶梯保底采购模式。

一口价买断比较好理解,阶梯保底则涉及到一定对赌性质,平台方将对项目预估票房进行保底报价,最终按照实际成绩调整版权结算金额。

通常1亿票房及以下的部分流媒体版权采购费用为票房金额的10%,超出1亿票房以上的部分每亿票房对应比例为4%。即一部平台保底2亿票房的院线电影流媒采购金额为1000万+400万=1400万,若实际票房超过2亿,则需要平台按比例补全超出部分,实际票房低于2亿则平台亏损。

另外,根据不同的电影类型、票房成绩,采购标准也会有变化。

例如春节档、暑期档的超头部项目,平台会适当抬升采购费用,总价一般不超过5000万;而像爱情片、动画片这种非视频平台主流观众喜好的“小众”类型,或是票房在500万以下的腰尾部项目,版权采购第一阶梯报价可能会下调至票房8%甚至更低。当然,还会有一定数量票房更低的纯尾部项目,即便是二轮放映的长视频平台也不愿接盘。

在卖出流媒体版权前,片方一般会参考几家平台的报价选择合适的合作方。那么这次新发布的分账网播,值得成为一个备选项吗?

我们可以算一笔账。

这次爱奇艺的院线电影分账模式与平台现行的网络电影分账模式完全一致,既然同为视频平台网播,我们不如就拿网络电影分账成绩来对标。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在去年10月施行现有分账标准以来,爱奇艺独播网络电影共有3部分账破千万影片,分别为2282.6万票房的《保镖》、1545.7万元的《热血燃烧》以及1013万元的《盐湖计划》。



不太严谨地换算一下,表现最好影片的约2300万分账票房,收入相当于一部约5亿元票房的院线电影流媒版权采购价(1*10%+4*4%)。1500万左右网播分账票房项目则对应院线约2亿出头票房影片(1*10%+1*4%),1000万网播分账项目可对标1亿票房影片的采购价。

假定约2300万分账是目前分账模式的产出上限,那么对于院线票房超5亿的头部项目来说,按照原保底买断制网络发行收益一定更高;对于1亿-5亿票房的项目来说,分账网播有一定概率拉平收益,但考虑到如今网络电影市场观众流失之快、爆款率之低,新模式风险也不低。

而对于票房不足1亿的,特别是那些可能几百万甚至更低票房的尾部影片来说,新模式的确有可能为片方带来超预期的收益。

综上,这一商业模式更利好腰尾部影片。

不过想要逆袭,还要考虑另一个问题——网络院线电影观众到底想看什么电影?还是以上述三部破千万网络电影为例,影片类型分别是动作犯罪、警匪以及喜剧,均为网络电影主流题材。

以今年院线市场为例,我们把筛选区间放在5000万元票房以下的腰尾部项目,可以看到高频次出现的有犯罪片、喜剧片、小IP动画片、文艺片以及爱情片几种类型。



首先排除长视频平台采购电影版权最“头疼的”爱情片和动画片,再把很挑受众的文艺片身上标个问号,这么算下来,其实也就只有犯罪片和喜剧片内容最对口。

大胆开麦,对于新出的分账卖片模式,既不愁版权费又不想缩短窗口期的大片就不要来浪费时间了,中等体量项目也可以暂且观望,建议这两类题材腰尾部影片先打头阵。

院线不怕“背刺”?

爱奇艺这一招,相当于把一部分院线新片直接转化为普通网络电影上线。对于许多片方来说,多条发行渠道、多个选择总归是件好事。只不过片方可以算一笔账决定合作模式,最苦的院线影院却只能被动接受这一切。

犹记得当年Netflix便因为《罗马》《爱尔兰人》《婚姻故事》等头部项目打破传统窗口期而遭到好莱坞院线广泛抵制,而2020年西瓜视频拿下《囧妈》免费网播更招致全国院线骂声和对导演的抵制。



不过这一次,从近几天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来看,爱奇艺的举动似乎并没有引起国内院线的负面情绪。或者倒不如说,已经久居冰窟的院线已经无暇顾及这点新动作。

从春节档至今,票房最高的不过是五一档《水饺皇后》的3.4亿元。头部项目都没有,即便接下来会因为院线电影网络分账而加速流失一些千万、百万票房级别项目,仍不足以院线警惕长视频平台来抢“回锅饭”。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磨合以及整个市场环境的变迁,如今院线电影窗口期缩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去年黄晓明主演的《戴假发的人》从院线上映到网络上线仅隔了7天,类似的短窗口期项目更不在少数。卖座项目一定不会早早离开院线,而腰尾部项目早几天、晚几天网播,对如今的院线而言已经无足轻重。

假设爱奇艺院线电影分账真能让一些项目逆天改命,未来引得更多卖座项目早早转网,我们相信,真有那一天,院线还是会拿出对待《囧妈》那时的尖锐态度的。